娟子育儿经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娟子育儿经,以及娟子的美篇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1、为什么越给孩子讲道理孩子越不听话?2、孩子自控力差怎么办?3、为什么我总是控制不住对孩子大吼大叫?

为什么越给孩子讲道理孩子越不听话?

最没用的育儿方法就是: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

这句重要的提醒已存世百年,可这3种办法恰是很多家长身体力行,运用最纯熟的。

此话一出,肯定会引起很多家长的疑问和困惑:如果讲道理孩子不听,除了生气或感化他,还有什么方法呢?难道放任孩子不管吗?

孩子当然是需要教育的,但以大道理压人,强迫孩子接受来自家长口头的“道理”,这是在使蛮力,是思维懒惰和粗糙的表现,不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让问题变得越来越麻烦、越来越被动。

教育是门艺术,讲究的是简单和精巧。改变“讲道理”的思维定式,变通一下,效果可能会更好。

家长讲道理孩子不听?你不妨换个做法

有位妈妈说在儿子3岁前,她上卫生间不注意关门,孩子经常跟进来。

后来她觉得孩子大了这样不好,就和孩子谈,道理比喻用了一大堆,孩子根本不买账,死活哭着都要跟去卫生间!后来,一大一小两个人就经常在家里上演你追我赶的戏码,有时孩子生气就会大喊:“不准妈妈上厕所!”就为这事妈妈苦恼了好久···

后来在育儿专家的引导下,妈妈问了孩子三个问题,问完之后情况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这位妈妈再也不用为上厕所的事而烦恼啦!

第一个问题:“你不让妈妈去卫生间,那你觉得妈妈尿裤子里好还是尿马桶里好?”

大多数孩子第一问就可解决问题,他们会很快判断出来,尿裤子不好。孩子一旦给出这个答案,多半不会再阻拦妈妈去卫生间。

个别孩子,因为和家长为这事拧巴了挺长一段时间,可能会故意别扭着回答,说尿裤子好,那么接下来家长问第二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你喜欢妈妈高兴,还是喜欢妈妈不高兴?”

一般情况下,孩子肯定会选择喜欢妈妈高兴。就像父母本能地会爱孩子,孩子也会本能地爱父母,愿意讨好父母,所以在这个问题中,几乎很少有孩子会选择要妈妈不高兴。

这样问的目的,是引导孩子对第一个问题重新做一下选择。如果孩子重新做出正确选择,要真诚地表示出愉快,肯定孩子非常懂事。

万一你的孩子实在是特别,到这里还不行,固执地选择要妈妈不高兴,那继续问第三个问题。

第三个问题:“你希望妈妈只是今天不高兴,还是明天也不高兴?”

我几乎不相信哪个幼儿会继续选择让妈妈不高兴,只要他选择了明天要妈妈高兴,事情就又可以回到第一个问题上,按前面的套路来解决。

家长问话的态度拿捏好,要平和而真诚。请相信我,没有哪个孩子会在回答了这三个问题之后,还拧巴的去否定你,刺激你!

建议大家做“不讲道理”的家长,并非完全否定言语的必要性,而是强调口头教育的适度性和行为教育的重要性。

Suggest

这里另有3条建议:

1“讲道理”一定不要口是心非

想给孩子讲点什么道理,必须首先确认这“道理”你自己也相信。

比如有的家长明明自己对孩子的考试分数斤斤计较,问出口的问题却是:孩子考试成绩不好时,如何给孩子做思想工作,让他不要在意分数?

家长自己都表里不一,还拿什么去要求自己的孩子呢?教育的前提是:执教者先弄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

2

避免向孩子灌输庸俗价值观

生活中可以经常看到这种情况,一些家长自己境界不高,却热衷于向孩子传达一些并不高明的见解,甚至是一些庸俗的人生经验。

比如有的家长暗示孩子不必在学习上帮助别的同学,给别人讲题既浪费时间,又容易被别人超过。

孩子从这些所谓的人生道理上,学会了小钻营、小算计,却学不到大胸襟、大情怀。这样的“讲道理”,实际上是在降低孩子的视野和胸襟,束缚孩子的发展。

3切不可把“不讲道理”做成“不讲理”

有一些家长确实很少对孩子讲道理,他们很直接,三句话不对就把孩子骂一顿或打一顿,这就不是我们这里所说的“不讲道理”,而是不讲理了。更有些家长,对孩子简单粗暴,却在事后美化自己的行为。

“讲道理”是下策,发脾气是下下策,发脾气加虚伪是下下下策。

卢梭曾说过:事事讲一番道理,是心胸狭窄的人的一种癖好。有气魄的人是有另外一种语言的,他通过这种语言,能说服人心,作出行动。

想让孩子懂道理,家长就要口头少讲道理,行为符合道理,这才是教育的真谛!

内容来源自:家教智慧

微信公众号 【娟子妈妈讲故事】

孩子自控力差怎么办?

首先,我想说,孩子的未来是我们不可企及的想象。

孩子在他的生命中会有无限的可能,请所有的爸爸妈妈不要为孩子设限。在《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中有这样一个比喻让我印象深刻:他们(孩子)的生命才刚刚开始,等待他们的将是无穷的机会与挑战。这就像是一场接力赛,父母递到孩子手上的仅仅是一小截木棒,但孩子会带着它走多远、走多快,我们是无法预知的。

重要的是,你给孩子的,是怎样一根接力棒。

其次,你真的确定你的孩子自控力就是差的吗?

是不是你叫孩子不要看手机,要保护眼睛,但是孩子没做到,所以你认为孩子自控力差呢?

是不是你叫孩子不要玩玩具了,让他去学习,但是孩子没做到,所以你觉得孩子自控力呢?

是不是家里来客人了,你让孩子安安静静地陪着,但是孩子没做到,所以你认为孩子自控力差呢?

……

以上种种,都不能说明孩子的自控力差。

家长可以通过阅读一些介绍孩子成长阶段特点的育儿书,来对比看看您的孩子目前的表现是不是符合由无数孩子成长过程中所总结出的规律,而不是你对比其他孩子,找到别人家孩子优秀的地方来对比你自己家孩子不足的地方。

最后,相对自控力差的孩子,父母能为其做些什么呢?

1、一如孩子刚出生时那样地爱孩子。

孩子每次拥有了他人生的很多第一次的时候,第一次睁开眼睛,第一次抬起头,第一次爬了起来,第一次踉踉跄跄地站了起来往前踏了一步,你是不是都兴奋十足?那个时候,你对孩子没有过多的期待,你看到的全部都是惊喜。

而现在呢,你是否对孩子充满了期待?但是同时也充满了各种失望呢?请不要忘记,你一辈子都是如此的爱这个孩子,那么就请你一如既往地爱他,并对他表达出来,孩子会感受到无尽的爱与动力。

2、家长以身作则,说到做到。

千言万语,比不过一次有力量有启发的行动。想让孩子更好的成长,爸爸妈妈要学会让自己去做一个很好的人。

3、让孩子直接的看到有自控力的收获是什么,没有自控力的后果是什么。

家长现在知道自控力的重要性,是因为来自于人生中多年来的体验而提炼出来的理念。然而孩子他并没有这样的概念,如果只是生硬地把这个概念丢给孩子,孩子是没办法感受和体会的。

那么带领孩子走向一次成功,或者陪伴孩子迎接一段失败,都是孩子人生中重要的经历。

4、静待花开。

虽然每次我们发现孩子的问题我们可能都会焦虑,但是,同时我们也要庆幸我们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并会有很多时间来慢慢地去解决问题。陪伴孩子成长,很多事情急不得,作为家长,松了土,浇了水,就静待花开吧。

与您共勉。

我是依米,陪娃成长的喜欢学习喜欢探索的职场妈妈。育儿,有你更精彩。

为什么我总是控制不住对孩子大吼大叫?

越是对孩子大吼大叫表面强势的妈妈,其实内心越是脆弱的,他们强烈的控制欲望,无非是想要获取安全感。为何想要安全感?源于缺乏。

养育下一代时出现的诸多困难,常常与父母自己早年成长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的缺撼有关。 这点我深有感受。

在婴儿期缺乏理想化父爱的人常常想:

“从来靠不上别人,所以只能靠自己,只能相信自己。”

“从小自强不息,视挫折为一种挑战和磨练,愈挫愈勇。”

不断的给自己上发条,不断的苛求自己,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踏实,才能安心。

其实,缺乏安全感的我们,不妨“自私”一点,先学会照顾自己内心的需求,自己过舒服了,孩子和我们相处时也就舒服了!

“她就是逼着你按照她的想法做一切事,还要你感恩戴德那种妈,控制欲超强!”坐在对面的Sherly,一边拨弄着饮料的吸管一边说。

Sherly是个性格开朗的女孩,她不缺朋友,但缺妈妈的理解。她觉得自己在身为公司总监的妈妈眼里,就是一个笨孩子,不能按妈妈说的学习成绩保持在前十名,不能把房间打理干净……说起妈妈,她有些怨,但更多的是无奈和沮丧。

从近年来咨询的众多案例中,我们发现:

1 . “控制狂人父母”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创伤不容小视。

2.“女强人妈妈”自己,也是童年缺乏理想父爱的受害者。

如何解读女强人妈妈

一、女强人妈妈特点:强势背后是控制欲

事业成功、家中强势、有担当……她们比很多男人厉害和成功,她们是一家之主,或者是隐藏的一家之主。

女强人妈妈们具有明显的支配行为,这种支配行为的背后潜藏着隐蔽的攻击性,试图将别人置于依赖位置。

很多时候,她们自己都不知道,这其实是一种潜意识的心理动力模式——通过贬低、指责你、批评你,让你感到自己很差,感到内疚,然后需要她出面才能搞定。又强迫式的让你以为真的是为了你好。

女强人妈妈身上有很多优点,比如责任心强、进取心强、道德感强,在关系远的人眼里,她往往还是一个有着很多光环的人。

但是,她们也容易与别人建立一种焦虑和内疚的依恋关系。而这种依恋的核心就是强烈的控制欲:你不行,没有我,你啥也干不成!

二、女强人妈妈内心独白:想做大哥的女人,却成了女人心中的大哥

“如果你们行的话,就不用我这么幸苦了。我也是没办法啊!”“女强人妈妈”往往会这么想,”人家本来想做大哥心中的女人,最后却做了女人心中的大哥。“

如果老公和子女要离开她,让她轻松一下,她又会郁郁寡欢,甚至可能抑郁地想:“你们这些没良心的!”

“女强人妈妈”通过把自己置于有力量的施助者的角色,从而来防御自己内心深处的抑郁和无助感。因为助人者如果没有得到所期望的感激和致谢,就会导致抑郁。对她们来说,这种致谢就是听从她的指挥。

三、行为表达:为家人操碎了心,女儿老公都不嫌好

40出头就成为某事业单位处级干部的罗玲,这些日子正为工作和家庭事务感到心烦意乱。

罗玲工作能力强,一直深受领导器重。近期被派到一个新的部门负责,这个部门在单位中属于“老大难”的落后部门。罗玲到岗后雄心勃勃,提出很多建设性意见,但感到大家都不配合自己的工作,于是她心生很多抱怨:“他们这些人素质实在太低……”,“如果能听我的……”

工作差强人意,家庭也让罗玲苦恼。女儿刚刚进了一所区重点高中,考高中时,罗玲貌似尊重地问过女儿的意见,但最后出于“为了你好”而代替女儿做出了决定……

孩子一方面天性贪玩,另一方面正值青春期,再加上学校的压力,逐渐产生了厌学情绪,老公又一百样不管事儿,罗玲越想越生气。女儿的情感逻辑很简单:“样样事情都是你决定的,学校也是你选的,所以结果不好当然是怪你。”

而让罗玲又愁又怒的是,自己为这个家操碎了心,女儿却不领情,老公也没觉得自己有多好!

罗玲没有意识到,其实女儿最恨的是被剥夺了选择权利还要对妈妈感恩戴德!

女强人妈妈出现的原因

★为什么会出现“女强人”?

问题的根源来自“女强人”的婴儿期。

在婴儿10~16个月时,是一个“分离-个体化”的实践阶段。这个时期,如果养育者不能共情地接纳、回应和肯定孩子,就会导致小baby缺失两样东西:成长所需要的雄心和理想化父母的印象。

婴儿期的缺失会导致这种需要在长大后代变本加厉地加强。比如,追溯很多烟民的童年,就是0~1岁口唇期没有得到足够的满足。

而缺乏理想化父母的印象,就会导致孩子长大后在人际交往中对别人过份理想化,以及自认为无所不能,以此来代替自身缺失的那部分精神结构。

在随后的人际关系中,他们需要无限的赞美,来证明自己无所不能。

婴儿期缺乏理想化父爱的人常常会这样想:

“从来靠不上别人,所以只能靠自己,只能相信自己。”

“从小自强不息,视挫折为一种挑战和磨练,愈挫愈勇。”

为什么说是理想化父亲的缺失而不是理想化母亲的缺失?

因为一个人是否强大而有担当,这种能量主要来源于父亲,来源于母亲对父亲的肯定。

如果父母“扣留”了爱和情感,小baby感到不被渴望,就像隐形的被遗弃,他们就会努力预先阻止这种感受,然后通过幻想去控制父母的行为。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不由自主地成为“控制狂人”。他们的人际关系模式会表现为严重的自我界限混乱或没有自我界限。他们从自我出发,却常常以高道德标准的名义为别人做决定。

他们常常无视周围人的存在,周围的人对于他们来说常常被当作一个工具,或被作为一面理想化的镜子,从中可照出同样理想化的自身。

从我们身上,孩子学习爱自己

可以理解,那些剥夺孩子选择权却还要孩子感恩戴德的强势父母,那些总想控制孩子的现在和未来的父母,原来背后,是他们自己在婴儿期没有得到很好的接纳。

养育下一代时出现的诸多困难,常常与父母自己早年成长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的缺撼有关。

所以,不必因为自己做的不够好而自责,也不必去责备我们的父母,因为每一个父母已经在自己认知的范围内,尽量做到了最好。

最后,一种提升孩子养育质量的方法,希望每个父母都可以学习并运用:让我们学习照顾自己内心的需要,当我们过得舒服了,对待孩子的情绪也会更加平和,更重要的,这也是给孩子做出的示范,让他们学会爱自己。

觉醒的父母们,让我们通过努力,打破原生家庭的循环,给孩子完整的爱!

微信公众号 【娟子妈妈讲故事】

娟子育儿经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娟子的美篇、娟子育儿经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