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蚕宝宝有什么好奇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对蚕宝宝有什么好奇,以及关于蚕宝宝作文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1、大家小时候养蚕宝宝都有哪些趣事?2、蚕宝宝生活在哪里3、在养蚕过程中,最感兴趣的是什么4、幼儿养蚕教育价值5、蚕的有趣现象作文

大家小时候养蚕宝宝都有哪些趣事?

我以前养蚕宝宝的时候我就经常觉得他长的特别像虫子,我就特别喜欢捏她的身体,有时候我还一不注意容易把它给捏死,然后再蚕结茧的时候,我特别喜欢拿刀把那个剪给他剪开。

蚕宝宝生活在哪里

蚕宝宝相信很多人都是特别好奇的,不过生活在城市的人,大部分都没有看到过蚕究竟是怎样养殖的,还有蚕宝宝究竟是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那么蚕宝宝是生活在哪里呢?

一、野外

在以前山林之类的地方有一些野的桑树,那么在这样的野桑树上面其实就会出现一些蚕宝宝,不过这些蚕宝宝属于野蚕,它们是适应了这样的野外生活环境,在这种野蚕树上面这种蚕宝宝是能够生活的很好,甚至能够直接在树上吐丝结茧,最后变成蚕蛾。

二、通风的室内饲养

而现在市面上销售的这些蚕丝是需要专门的进行养殖才能够吐丝的,这样的蚕并不能直接放到野外去饲养,这种专门饲养的蚕是需要放在室内饲养,必须要选择干净整洁的专门的房屋,而且要注意通风性。在饲养之前屋里面必须要进行彻底的杀菌消毒,可以购买专门的蚕类使用的药物来进行消毒,不能随意的使用一些高效的农药,否则的话,蚕宝宝养殖在里面很容易会被杀死,因为这种小动物身体特别的娇弱,有一些有毒的气味之类的就直接会将它们给毒死的。蚕宝宝的养殖是比较简单的,而且养殖的速度比较快,一般50多天就能够化茧。

所以蚕宝宝如果是野生的那种是直接可以在野外的一些野桑树上面生活的,如果是家里面饲养的话,那么必须要选择一些干净整洁而且通风性比较好的室内,这样才能够有利于蚕宝宝的健康成长。

在养蚕过程中,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蚕卵时是椭圆形的,出壳后样子像蚂蚁,慢慢的,蚕宝宝越来越大。有一天,它不吃也不动了,以为它死了,第二天一看,它蜕下了一层皮,还长大了很多,颜色也变越浅了。蜕了4次皮后,身长有6厘米了,排完最后一次粪便后,它不吃桑叶了,身体变得洁白、有些透明。它开始摇头晃脑地练习吐丝啦。

蚕宝宝是灰黑色的比蚁蚕还要大一些。

蚕宝宝一天天的长啊!一天几只蚕蚕宝宝头抬得高高。过一会儿要开始换桑叶没有办法,本来不想打搅蚕宝宝的,只有把它们一只一只轻轻放到一边,把小蚕宝宝小家安排好了后就又把一只只蚕宝宝放回去。我见几只蚕宝宝没吃绿色的桑叶,便拿起一片桑叶放在它们的嘴边。可是我见蚕宝宝不吃,是因为吃饱了!第二天一大早我一起床一看。啊?蚕宝宝的头还是抬得高高的。我十分难解。到了学校,蚕宝宝头还抬得高高的。我不知道蚕宝宝什么时候才开始吃绿桑呢?在上科学课时季老师说:“蚕宝宝快要脱皮时头会抬得很高,一动不动的。”我一听心里一下子平静了许多。

我看着我的蚕宝宝一天天的长啊,长啊。一天我正在观察蚕时发现有一只蚕正在脱皮。每次蚕宝宝脱皮,我不是看晚了,就是看早了。呵,这一次可是看着了。蚕宝宝一直爬一直爬,慢慢的一层淡黄色的东西,在一个地方粘住了,蚕宝宝一直爬了出来。我正想去摸一摸,那只刚脱皮的小蚕宝宝时,一个朋友阻止了我。

一天天蚕宝宝慢慢吐丝结茧。十分可怜的是有四五只蚕没有出来,不应叫蚕蛾。

我通过这次养蚕,让不喜欢蚕的妈妈和我都爱上了蚕。我把蚕蛾生的小金蛋全送给了别人。我的小金蛋你们还好吗?

幼儿养蚕教育价值

一、确定感兴趣话题——最佳状态的投入

饲养活动的核心是最大限度满足幼儿对自己兴趣和想法的追求,并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采取有效措施,只有这样幼儿才有可能得到有效的、适宜的发展。

案例一:我们的饲养计划

准备饲养蚕宝宝,我们事先召集幼儿,了解到他们对蚕宝宝感兴趣的一些问题:“蚕宝宝吃什么?”“蚕宝宝睡觉吗?”“蚕宝宝和毛毛虫一样吗?”……在此基础上,教师把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分成一个个可操作、可实施、可探究的内容,并预期当幼儿的兴趣朝这些方向发展时可以学到什么,该如何展示活动成果,将如何吸收家长资源等。下图就是我们通过收集幼儿问题所延伸出来的内容网络。

通过和幼儿一起讨论、交流,发现幼儿探究兴趣,师幼共同预设探究活动主题。这样事先有计划,有准备,再进行实践观察活动,会让幼儿的自主探究更有品质、更有深度,体现蚕宝宝饲养活动的真正教育价值。

二、尝试观察记录——有益经验的建构

在蚕宝宝饲养活动中,除了帮助幼儿感受、了解和关爱生命外,也是以饲养为载体,帮助幼儿获得动物经验的重要途径。如何增进幼儿对蚕宝宝的了解?幼儿观察蚕宝宝的具体观察点又是什么?随着这些问题的出现,我们开始寻找蚕宝宝自身所隐藏的教育价值:蚕宝宝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运动方式、生长变化等,在此基础上挖掘幼儿对蚕宝宝这些内容的兴趣,生成一个个有意义的观察活动,并鼓励幼儿将观察到的内容及时记录下来。

案例二:蚕宝宝观察日记

蚕宝宝渐渐长大了,身体形态也变得越来越明显,我们的蚕宝宝到底长得什么样呢?有的说:“蚕宝宝的头好小!头上有皱纹,好像老奶奶一样。”有的说:“蚕宝宝身上头部和身体中间有两个“C”一样的东西,屁股上还有一个尖尖的角!小时候看不大出来。”有的则从前足、后足进行了观察,还有的发现颜色也开始发生了变化。幼儿除了观察蚕宝宝的明显特征后,他们还发现了许多不易观察到的细节,并对这些细节的作用产生了好奇。细心的幼儿将每日观察到的内容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完成了蚕宝宝观察日记。

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他们的发现,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与同伴交流,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幼儿回顾自己最初的记载,看到自己的进步。但在记录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记录的形式比较单一,只能借助绘画的形式表现蚕宝宝的变化。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反思,要加强对幼儿记录形式的培训,适当提供一些记录表格等辅助材料帮助幼儿记录。

三、亲历自主探究——学习方法的积累

在饲养活动中以幼儿自发的探究为基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发展幼儿探究能力:鼓励幼儿针对饲养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提出疑问,并尝试运用多种感官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仔细观察,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操作、调查、收集资料等方法对问题进行解疑,促进幼儿积累学习方法。

案例三:我给蚕宝宝量身长

幼儿在平常观察中发现了蚕宝宝的身长不一,该如何比较蚕宝宝的长短呢?教师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幼儿自主讨论。经过讨论,有的幼儿说用蜡笔,有的幼儿说用线,还有的幼儿说用积木来量。为了进一步验证自己的猜测,幼儿各自到区域寻找材料动手进行蚕宝宝的测量工作。经过第一次测量,幼儿发现有些工具并不适合,于是在第二次测量过程中,幼儿主动对工具进行了调整:加入了新的测量工具——尺:将原有的线剪为短的线(方便操作):淘汰了积木。经过两次实践测量,到底哪种测量工具最好,幼儿进行了讨论。根据幼儿的意见汇总成下表:

材料 认为好的原因 认为不好的原因

尺 可以测出蚕宝宝具体有多长 不方便放进盒子里

蜡笔 量得快;比较长 不可以测出蚕宝宝具体有多长

线 变短可以测得很快,操作也较方便 不可以测出蚕宝宝具体有多长

幼儿的主动学习不仅需要可以操作的具体材料,更重要的是要有能够引发幼儿产生“问题”或“认知冲突”的问题情境。如在案例“我给蚕宝宝量身长”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尝试自己解决“比较蚕宝宝大小”的问题,这为幼儿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可能。虽然从幼儿的活动表现来看,幼儿有些想法的可操作性和正确性不高,但通过跟进的实践探究活动,幼儿会自主发现哪些工具是比较合适的。此时教师无需给幼儿过多的建议,只需给幼儿提供疑惑——试误——解答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机会。在本次“测量蚕宝宝长短”的系列活动中,并不是单纯测量出蚕宝宝的长度,关键是帮助幼儿通过实际行动获得有关测量的直接经验和方法。

四、参与表达表现——积极情感的形成

幼儿通过细致观察、自主探究,积累了许多蚕宝宝的经验,幼儿这一认知经验的获得是一个由外向内的过程,但如何引导幼儿将认知由内向外表征,使幼儿在这种交互中获得发展,这是我们面临的又一问题。

案例四:我们眼中的蚕宝宝

幼儿饲养的蚕宝宝一天天在长大,如何将幼儿的劳动成果更好地与同伴分享与交流,使个体的经验提升为全班幼儿的经验呢?教师注意引导幼儿用多样性表征方式来表达对蚕宝宝的认识。如引导幼儿画一画可爱的蚕宝宝:幼儿将日常观察到的蚕宝宝特征用画笔一一记录了下来,蚕宝宝的气门,3对小小的前足,4对粗壮的后足等:用泥塑方式捏了一条条栩栩如生的蚕宝宝;用身体动作模仿蚕宝宝吃桑叶、爬行、睡眠的形态,创编生动的韵律活动。除此之外,教师还时刻注意鼓励幼儿与同伴、成人交流自己的发现,通过小组讨论、个别交流、集体分享等形式相互吸收同伴的有益经验,扩大自己的经验积累。

我们尝试引导幼儿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表达对蚕宝宝的认识和感受。如利用语言、绘画、唱歌、舞蹈、角色游戏等来表达。通过尝试我们发现表征是幼儿自发的行为,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由近及远、由简变繁慢慢扩大幼儿表征的范围。不同形式的表征不仅帮助幼儿巩固已获得的知识,又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参与饲养活动的积极性和体验饲养的乐趣。

五、扩充生活经验——探究过程的提升

幼儿参与饲养活动是为了丰富关于动物的经验,了解动物的特性和生长发展,但是饲养活动的教育价值并不只局限于动物本身所呈现的“身体特征”“食性”“生活习性”“生命周期”等。此外了解动物与人类生活、环境赖以依存的相互关系也是饲养活动所追求的教育价值。通过实地参观工厂——小小讲解员介绍丝绸制品——设计真丝制品,使得幼儿的饲养探究活动更加深入。

案例五:丝绸制品展示会

幼儿在丝织厂实地参观蚕茧到蚕丝的制作过程后,幼儿对丝绸制品的喜爱程度日益加深。他们不仅从家里带来了各种丝织品:真丝睡裙、真丝围巾、真丝领带、丝绸衣服,更有家长让幼儿带来了丝织品的宣传小册,有蚕丝被、蚕丝被套、真丝窗帘等等。在与幼儿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丝织品展示会。随着收集的丝织品类型越来越丰富,幼儿设计丝绸制品的愿望也油然而生了。

幼儿的饲养活动并没有因为蚕宝宝结茧、产卵而结束。在欣赏了《蚕丝之旅》视频后,幼儿的兴趣点开始向“神奇的蚕丝”转变。在“丝织品展示会”“小小模特秀”“丝织品设计会”等活动中,教师注意结合各领域内容引导幼儿操作实践,将活动往深处挖掘,使幼儿获得更多的体验。

在开展蚕宝宝饲养活动中还有很多教育价值有待我们进行开发和挖掘,生成更多有价值的教育内容。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要把课程建设的着眼点放在过程之中,要尊重幼儿的学习,关注幼儿的行动,根据幼儿的学习来确定教师的教学行为。

蚕的有趣现象作文

我养了十几条蚕宝宝。

蚕宝宝小的时候,身体细细黑黑的,长大了以后,身体就变成白白胖胖的,摸上去感觉凉凉的,隐隐约约可以看拿到里面血管里的血液在流动,头上布满了许多皱纹,像老奶奶一样。

蚕吃桑叶的时候非常可爱。它们先用嘴摆来摆去,再寻找哪一片桑叶好吃,每次看到这个情景,我就把最嫩的叶子放在它们跟前,它们就会顺着“美味”找到桑叶,用嘴搭住桑叶的边,就开始享用起来了。我发现蚕总是把桑叶吃成一个小洞或是弧线型,一会儿功夫,几片桑叶就被它们吃的千疮百孔了。蚕宝宝小的时候,只吃一点点桑叶。到了4、5龄蚕的时候,它们就开始“疯狂蚕食”了,一天要喂它们十几片桑叶呢!

蚕宝宝也十分有趣。有一次,我放学回家,发现有一条蚕失踪了。我四处寻找,后来发现这条蚕正在地板上爬着。我十分惊讶:这条蚕从一米多高的地方摔下来,竟然安然无恙!于是我给这条蚕取名为“跳台高手”。还有一次,好几只蚕正昂着头寻找桑叶,我就随便把一片桑叶放在它们的上面,过了一会儿,我又去看它们,发现那些蚕像是杂技演员,扭曲着柔软的身子,互相交叠着,争抢着食物。

有一天,蚕宝宝们突然不吃了,昂着头,一动也不动,原来它们是要蜕皮了。一般会当“木头人”一天,它们就会旧貌换新颜,把黄色的旧皮蜕了换成一身雪白的新装。

前几天,我的蚕宝宝们突然又不吃了,也不像要蜕皮,只是经常高昂着头,晃来晃去,原来它们是要结茧了。但不幸的是,我那十几条蚕宝宝几乎死了一半,我怀疑它们是不是吃太多,撑死了!最后只有六条成功的结茧了。我很期待它们从茧里飞出来的那一刻。

这就是我有趣又可爱的蚕宝宝!

对蚕宝宝有什么好奇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关于蚕宝宝作文、对蚕宝宝有什么好奇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