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漠的家庭育儿师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冷漠的家庭育儿师,以及冷漠的家庭育儿师免费阅读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1、育婴师摔死女婴只因为压力大,这种人到底是怎么想的?2、福州一育儿嫂粗暴对待新生儿被拘留,这位育儿嫂会被如何处理?3、11岁女儿沦为家庭佣人,想和妈妈亲近惨遭拒绝,为什么?4、一个冷漠刻薄的家庭氛围是如何形成的呢?

育婴师摔死女婴只因为压力大,这种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育婴师摔死女婴只因为压力大,不要低估人性的恶!

育婴师摔死女婴

一个名为“33岁的育婴师摔死9个月大的女婴”的新闻,除了对育婴师的非人格化行为进行谴责外,还让人们再次关注家庭服务业的从业门槛。

悲剧于2019年6月在厦门上演。在雇主洪某家里,育婴师吴某明独自照顾9个月大的孩子,但因女婴哭闹不止,加之吴某明觉得生活压力大,心生烦躁,便将女婴抱进浴室,将她抱起后用力摔在地上,造成女婴颅骨骨折,颅内出血,全身损伤18处。不到一年,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宝贝就不幸去世了。法医学鉴定,该儿童系头部受钝性外力作用或与物体相互作用造成严重颅脑损伤死亡。

大概不少人看了这里,万万不敢相信一个人会因为自己的情绪不稳定而把一个孩子置于死地。而且更让人吃惊的是,经调查,吴某明本人也是一名母亲,她正在前往洪某家生育婴儿。

洪小姐生女儿时已是高龄产妇,夫妇两人对女儿都十分疼爱。尽管家境一般,由于担心自己没有照顾孩子的经验,洪女士还是高薪聘请了月嫂。在女儿4个月大之后,洪女士继续为女儿请保姆。

2018年5月,由于此前育婴师离职,家政公司安排吴某某到洪女士家工作。刚开始,吴女士家人对吴某某的印象还不错,嘴甜,说话做事细心。渐渐地,洪女士发现自己有些懒惰,考虑到女儿需要对方照顾,洪女士没有认真对待。渐渐地,洪女士有些疑惑,她发现自己的女儿很抗拒与胡某某的亲密,身上偶尔会有淤青,而且食量也变得很小,她每天只吃前一顿的量。

六月十九日,洪女士下班回家时,忽然听到女儿惨叫一声,她立刻将女儿抱起来,发现女儿全身紧绷,两耳流血,嘴唇发紫。惊慌中,洪女士和胡某某将女儿送往医院,医生检查后发现孩子头部有18处粉碎性骨折,身上有18处伤痕,全身血仅剩三分之一,立即转往 ICU抢救,同时通知家属报警。胡某全程冷眼旁观,并在医生和洪女士的家人多次询问下,坚称孩子没有摔过,也没有做过伤害孩子的事。

警察核实后证实,胡某某的高级育儿证书是伪造的。警察推论她的杀人动机应是孩子不亲近她,洪女士就她即将被解雇一事与她商谈,迫于自己的经济压力,她迫切需要这份工作,因此对孩子采取报复泄愤的行为。

为了自己的私欲伤害了无辜的人,人性的邪恶何时结束?

根据吴某明的经历,她也是一位生活艰难、压力重重的母亲,但凡事再难,也千万不可向无辜者倾诉。再说,吴某明自己也是个母亲,但却不能把心事拿来和孩子说,在她把孩子抬起来的一瞬间,有没有想过自己这样一摔,伤的不仅仅是孩子的身体,还有父母的心?

大概不会吧,因为事发后,吴某明还试图请事假逃离现场,孩子被送往医院后更是从不承认自己摔过孩子,甚至医院里的旁观者都说觉得育婴师太冷漠。

人类的邪恶常常令人难以置信,无论是我们人类自己。三年前杭州保姆纵火案中,保姆莫幻晶在业主家中蓄意纵火后逃离,该业主的女主人和三个孩子就此丧生,只有当时没在家的男主人林生斌逃脱了这场劫难,但唯一的幸存者还承受着巨大的痛苦。

在2018年,莫焕晶被处死,但是一个快乐的五口之家却永远不会回来。生活在世上,各有千秋,如果每个人心情一急,或因一时贪念,就拿身边的人来发泄和伤害,那我们所处的世界与地狱又有何分别?

假牌泛滥,质量堪忧,家事乱象何时清?

多年来,无论是保姆、育婴师、护理员,还是其他一些职业,都出现了大量的社会热点事件,而且大多数事件的矛头都指向她们的素质问题。

在杭州保姆纵火案调查期间,莫焕晶被人扒光了手脚,债台高筑。而且这个摔死女婴的育婴师也是通过办假证才得以入行的。曾有记者调查多家家政公司,办假证的现象多得可以用普遍性来形容,甚至有家政公司包办。

如果是这样的话,在做家佣的人当中,有多少是真正的专业的,又有多少是真正有同情心,真心为雇主服务的?如果想减少类似的悲剧,打击家庭服务业中的假证现象就显得尤为重要。要不然,当牛鬼神蛇都进入到这种需要信任与关爱的行业,以后还有人敢请吗?

福州一育儿嫂粗暴对待新生儿被拘留,这位育儿嫂会被如何处理?

虽然各地为1到3岁新生儿的父母每年提供十天的育儿假,但是对于在职员工来说,这些天数往往无法满足他们育儿的需求。如果长辈因身体和工作原因无法帮助年轻父母育儿,他们可能需要聘请育儿嫂。福州一位育儿嫂粗暴对待新生儿的视频曝光后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尤其是刚刚生下幼儿的父母。孩子母亲从监控视频发现,聘请的育儿嫂在二人上班期间竟然粗暴对待新生儿。该育儿嫂的行为已经构成了故意伤害,属于违法行为,已经被公安机关逮捕,被处以行政拘留15日的处罚。

母婴行业是否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生育率的高低

生育是一件由妇女独自完成的事情,但是生育之前夫妻双方的备孕对女性孕育是否能够正常完成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一对夫妻准备生育之前一定要先去检查身体,在夫妻双方身体足够健康并且做好备孕的前提下他们才可以生育。而怀孕过程和生产全程都由女性独自承担,生下孩子之后的育儿工作又由谁承担呢?如果父母同时工作才养得起一个孩子,那么他们就需要请育儿师。如果育儿师不靠谱,相信很多父母并不敢生孩子。

专业的育儿师是父母可以安心工作的保障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虽然每对父母都是孩子最亲的人,但是他们在育儿上并不专业。而且每对父母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时间有限的育儿假期也并不支持父母做全职的育儿工作。但是,现在育儿市场并不成熟,只有让该行业得到更好的发展,父母才没有后顾之忧。

新闻中的育儿师虽然有专业的母婴证和育儿证,之前也没有被投诉过,但却做出了伤害婴儿的行为,这就要求行业不仅需要培训出专业的育儿师,更需要制定完善的规则,监督他们的行为。

11岁女儿沦为家庭佣人,想和妈妈亲近惨遭拒绝,为什么?

我们常说一句话,“孩子是上帝赐予父母最好的礼物”。

许多父母也都非常珍惜这份礼物,他们会奉行“一切以孩子为主的原则”,把自己最好的都留给娃!

然而,凡事都有例外!近年来,我们也看到不少生母、生父虐待孩子的事例。

兜妈就看到一则故事,被里面的反派气得直跺脚!

11岁“佣人女儿”火了,家务多到做不完

故事的女主角叫诗盈,是家里的大女儿,她还有一个弟弟和妹妹。

身为家中的老大,诗盈自然要帮助父母分担一些压力。

所以,她不仅要帮助妈妈做家务,还要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只要诗盈待在家里,就没有休息时间。

“许多同龄人都不喜欢上学,但是我喜欢。因为上学比在家里轻松一百倍。”

一位11岁的女孩子竟然会说出这种话,做父母的难道没有反思吗?

答案,显而易见。

“为什么不把锅洗了呢?”

看见女儿拿着扫把一直在屋里“磨蹭”,妈妈不耐烦地做出了下一个家务活的指示。

听到这句话后,诗盈只是默默地点着头,放下扫把,走向厨房。

毫不夸张地说,家务活根本多到做不完,她要扫地、拖地、洗碗、刷锅、洗衣服……

等做完了家务活,她又要照顾弟弟妹妹,忍受着自己的课本被弟弟撕坏、被妈妈丢到地上的残酷现实。

即使如此,妈妈依旧对诗盈非常不满:

“你烦死了。”

没错,无论诗盈做得多么出色,她的妈妈依旧不满意,好似天生就讨厌这个大女儿。

看到女儿做家务时,她也不会帮忙,只会舒适地坐在沙发上陪儿子、小女儿玩耍,同时还不忘嘲讽诗盈:

“在干嘛?真磨蹭!烦死了!”

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了“钉宫三连” ……

但是,诗盈被问到是否想和妈妈一起玩时,她毫不犹豫地说道:

“想,可是妈妈不想,她对我很不满。”

生活中,诗盈很少有机会和妈妈一起交流,与其说没有机会,倒不如说妈妈只在乎弟弟、妹妹,对于这个姐姐,她一点不在意。

11岁的大女儿,根本不像一位孩子,反倒是像家里的“佣人”、“保姆”,还是包吃、包住、没工钱的那种!

话虽如此,诗盈并没有任何不满,因为她早就习惯了这种生活。

分析:为什么亲生妈妈对诗盈这样残忍?

1.诗盈刚出生时,这对父母由于种种原因把她交给了乡下的奶奶照顾,过了七、八年才重新接回家,这也导致母亲对诗盈没有太多的亲子感情。

2.家庭琐事太多,家里又有一儿一女,自己劳累过度,于是就喜欢拿大女儿当出气筒。

3.整个事件中,我们都看不到爸爸的出场。

既然如此,我们不妨做个猜测,妈妈对自己的老公颇有怨言,而这位大女儿只不过是“替死鬼”,说不定事件里面还有难言之隐。

当然,无论真相是什么,受伤害的永远都是孩子!

诗盈从小就在奶奶家长大,没有感受到父爱、母爱,内心缺乏安全感,她回到家后本应该得到父母的关爱,然而事与愿违……

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未来性格难免会受到重大影响。

孩子长期被父母漠视会怎么样?

1.亲子感情破裂

孩子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也就算了,他们还要亲眼目睹自己的弟弟、妹妹跟父母“秀恩爱”,这种鲜明的对比会让他们感受到命运的不公。

对于孩子而言,他们的社交圈只有学校和家庭。

学校中发生的事情,他们想跟父母分享,可是当父母漠视自己、讨厌自己的时候,他们就没有了倾诉对象。

长此下去,孩子与家人的关系就会越来越淡薄,亲子感情破裂是迟早的事。

同时,孩子有兄弟姐妹的话,可能也会影响手足之情。

2.孩子会抑郁

生活中,许多父母都只重视孩子的成绩,而忽视了孩子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发展。

临床心理学发现,童年期间情感长期被忽视的人,常常会为他人着想,而忽视了自己的感受。

这时候,孩子的负面情绪占据主导地位,他们会变得自我怀疑、悲观、甚至抑郁。

幸运的是,诗盈虽然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但是她的心态非常好,这就可能会降低患抑郁症的几率。

电视剧《小欢喜》中,陶虹饰演的主人公就是一个控制欲极强的单亲妈妈,由于她失去过一个孩子,害怕再失去一个孩子,就过分地盯紧女儿的生活。

她不懂得自己应该关心女儿哪方面、不该过分干预哪方面,这也导致女儿没有生活自主权,得不到母亲的真正关爱,最终患上抑郁症。

所以,父母要学会高质量关心孩子,既不能漠视、也不能情感控制,否则都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

3.孩子性格变化

孩子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心里就会缺乏安全感,他们就会变得内向、不愿意在外人面前说话,产生自卑的心理。

等到他们长大后,也不愿意轻易相信别人,职场上前途有限、爱情上难以遇到知音。

然而,这只是第一种性格变化,而第二种性格变化就比较极端。

孩子经常受到父母的漠视,内心得不到关爱,他们性格就会变得孤僻冷漠,缺乏同情心与爱心,看到弱小的人就会欺负,变成一个不良少年。

等到他们长大后,这种冷漠的性格还可能发生变异,让孩子成为偏执、反社会人格的人。

兜妈寄语

11岁女儿沦为家庭佣人,想和妈妈亲近惨遭拒绝:别让漠视毁了孩子!

后来,在育儿师的帮助下,妈妈逐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她开始尝试接纳诗盈、体谅诗盈的心情,平等的对待每位孩子。

对此,善良的诗盈也体谅了妈妈,慢慢地向妈妈打开心扉。

可是,从始至今,在外打工的爸爸都没有露面,这不禁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家人之间都是心连着心的,但凡有一个人缺位,都会引起“蝴蝶效应”,造成不好的后果。

各位宝妈、奶爸,你们觉得诗盈的父亲和母亲的谁的错更大?你们有关注过孩子的内心世界吗?快来探讨一下吧!

一个冷漠刻薄的家庭氛围是如何形成的呢?

幼儿天性活泼好动,因而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行为。比如摔坏积木,撕坏书本等等。于是,成人便气急败坏地批评他们。心理学家将家长或老师的这种教育行为称为破坏性批评。

一、破坏性批评的表现形式

在家长和老师在日常教育行为中,破坏性批评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训斥式的批评。这种批评虽能立即改变幼儿的破坏性行为,但是其所产生的教育效果却并不理想。如成人喜欢用“疯疯癫癫的,就不能静一静”这类批评语来要求幼儿立刻安静下来。殊不知,幼儿对这种粗暴的批评方式是难以接受的,一旦失去了教育的时效,幼儿又会故计重演。

2、讽刺式的批评。对幼儿的各种破坏性行为,成人并不是直接地指出,而是用正话反说,尖酸的言语讽刺挖苦他们。在这种家庭氛围中成长的幼儿,会很容易形成刁酸,刻薄与冷漠的性格。

3、示众式的批评。很多家长和老师不分时间、场合批评幼儿的种种错误行为,如当着众人的面指责幼儿“笨,2+2=4都不知道”等,此类的批评语会使幼儿失去自信,从而产生自卑感。

4、唠叨式的批评。这种批评不是很严厉,但批评时却抓着幼儿的错误不放,唠叨个没完。时间一长,这种批评往往会成为幼儿的耳旁风,显然,所起的效果是很不近人意的。

5、棍棒式的批评。面对幼儿的出格行为,家长或老师常武断地打骂幼儿。这种批评会引起幼儿恐惧和叛逆心理,从而影响幼儿性格的正常发展。

二、破坏性批评产生的原因

老师或家长气急败坏地批评幼儿,有的是出于恨铁不成钢的急噪心理;有的是为了“激将”,希望借此激起幼儿的上进心;有的却是出自无奈,无知。具体分析,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理想化的家庭教育目标。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在制定家庭教育目标时,脱离子女的客观情况。如让音盲的幼儿学钢琴,给弱视或色盲的幼儿报美术班。由于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许多幼儿不可能出现目标中的超人表现。于是家长的心态失衡了,从而出现许多不理智的言语。诸如“再练上一百遍,弹的还是一样的难听”“别画了,乱七八糟”等等。

2、缺乏正确的儿童观。长期以来,在人们的观念中,常认为儿童小,不懂事,认为他们没有自尊,自信等。时至今日,许多家长仍有这种错误的观念。这种根深蒂固的不平等意识,势必会使成人采用不科学的育儿方法。如在教育调皮的幼儿时,成人常认为说教式的教育是行不通的,认为他们是吃硬不吃软的,唯一的法宝是打和骂。这种教育方式只能使幼儿一时屈服,最终是屈而不服的。

3、成人自身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许多家长或老师常常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因而他们的教育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自己的喜怒哀乐的情绪支配。当心情愉快时,成人便放任幼儿的各种出格行为;反之,即使幼儿没有任何过错行为,成人也将自己的怒气迁移于幼儿。

三、破坏性批评的负面影响

家长或老师的破坏性批评往往会造成幼儿在情感、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不良影响。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自信心的严重丧失。马斯洛曾作过精辟的论述,即“最健康的自信是建立在当之无愧的他人的尊敬之上的”。在幼儿的眼中,成人就是重要的人物。因而,幼儿对来自家长或老师的评价,尤其对“蠢孩子,笨孩子”等消极评价是很敏感的,因为这种消极评价,破坏了幼儿的自信心,使其产生自卑感。在以后的学习中,幼儿一遇到挫折时,就会认为自己不行,对自己充满了悲观的态度。心理学医生指出:成人的消极评价只会造成幼儿种种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如说谎、懦弱、孤独、孤僻、固执、焦虑不安等,因此,成人对自己的消极评价绝不会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2. 破坏了成人与幼儿之间的亲密情感。一些性格倔强的幼儿,成人越是打骂他,其越逆反,从而产生了亲子之间的隔阂,造成无论成人好说歹说,也无济于事,幼儿就是不理睬的结果。

3.负面榜样的默化。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有句名言: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是真理。在很大程度上,幼儿的游戏言语折射出成人的教育语言,也不可否认这是“榜样”的力量。

四、艺术性批评的定义

既然破坏性教育行为会严重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成人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避免这种行为的发生。我们何不化破坏性的批评为艺术性批评。批评的得当,不仅能巩固孩子的是非标准,而且还能使孩子的正确行为得到强化。但是粗暴的惩罚不但会伤害孩子的身心,还可能改变孩子的人生道路,因此我们更呼吁一种“艺术性批评”,那么,什么才是一种“艺术性批评”呢?

1、艺术性批评的表现形式

苏联英雄舒拉回忆过一件往事,小时候他十分淘气,经常和别的孩子打架。一次,他的大衣全给扯破了,母亲看到被撕破的大衣,又气愤又难过。但她没有大声斥责,而是默默地缝补着大衣,一直坐到深夜。舒拉起初羞愧地看着妈妈,最后实在忍不住了,便向母亲痛悔地说:“妈妈,我以后永远也不再这样了。”这时,母亲才平心静气地开导他,让他真正认识到打架是一种恶习,并决心痛改前非。

舒拉母亲的“批评”方法是十分聪明的,她使舒拉在常时间的沉默中感受到良心的责备,用舒拉自己的话说“他是在经受着一种难以忍受的、痛苦的心灵的鞭挞。”这种批评的效果更远比鞭打和严厉的训斥要好的多。

研究表明,孩子越小,他的精神世界就越是系在母亲的“爱”上。当他发现妈妈“不喜欢”他时,他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失落感,这时如果爸爸告诉他:“按妈妈说的去做,妈妈就喜欢你了”时,孩子自然就会去认真纠正。所以,对待幼小的孩子,家长要采取一方“冷淡”,一方“疏导”的方法,纠正他们不良行为和习惯,孩子长大一些,有了判断是非的能力后,在他的错误面前,家长采取“沉默”方式往往比责骂更有效。因为家长的沉默出乎他的意料,很容易启动他的“自责”心理,去自律自己的行为。

2.批评的强度要适当

严厉的批评虽然使人顺从,但却很少使之内化,而且易使儿童产生敌意。舒利卡是个7岁的孩子,但身体发育落后,看起来好象只有5岁,这是因为他常常不按时吃饭的缘故,父亲只要他犯有小小的错误便要狠狠地批评他,以至于他变得孤僻,难以接近。可见在批评孩子时切不可感情用事,应该是态度坚决,感情温和,只有这样,孩子才会觉得父母的惩罚是为了他好,对他有益。值得一提的是,惩罚不应该是蛮横挖苦的,体罚更不可用。因为蛮横、挖苦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心;体罚会使孩子产生恐惧感,因而用说谎来逃避惩罚,或公开与父母作对,还会在无形中给孩子传授攻击行为,造成他们欺负弱小。实验证明,严厉的批评只是在当时制止了幼儿的出格行为,而和风细雨的批评所产生的心理影响还能在批评后的长时间里控制幼儿的行为。

但一方面也必须考虑到,一个不够严厉因而不能使行为立刻改变的威胁,实际上只会增加不良行为的吸引力,这就意味着,这个适宜的强度一定要在开始就奏效。如果批评的强度是逐步升级的,在功能上很象打“防疫针”,无形中增加了孩子对批评的抵抗情绪,而一下子使用最强的刺激,能使孩子真正受到触动,从而有效打断孩子不良行为的发生。

另外,批评幼儿要及时,这是由他的记忆特点决定的,当幼儿忘记了自己的不良行为,再继续批评已不再有效,例如,幼儿在集体游戏活动中有捣乱行为,我们可以让他停止参加该活动几分钟,但不能过长。

3、批评的过程必须一致

惩罚要前后一致,这样能使幼儿知道无论何时犯错误,都将受到惩罚,不会有侥幸心理。如果孩子第一次用蜡笔画墙壁,被处罚三天不准用蜡笔,而第二次同样的行为只是纵容地笑笑就算了,那么孩子将永远不会改正过错。

批评还要有一贯性,不能随父母的心情而随意改变。否则孩子就可能表里不一,专看父母的脸色行事。学者认为,父母在批评孩子之后随着又直接对犯错误的孩子倍加爱护,就会抵消批评的效果,也许还会增加不合适的反映。

4、批评必须讲明道理

成人在批评幼儿前后,必须对其讲明被批评的道理,才能使其心服口服。反之,容易使幼儿认为批评是父母向自己发泄愤怒的一种机会。所以,如果成人不想用强烈刺激来批评幼儿,那么可以先告诉幼儿为什么错了,错误的严重程度怎么样,有什么危害,为什么要批评他,最好告诉他以后应该怎么做。这样孩子就能够懂得父母的批评是公正的,合理的,因而甘愿受罚,并吸取教训。

综上所述,幼儿不可能生活在一个完全没有挫折的环境中,因此,批评和惩罚作为一种强烈的挫折,也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教育手段,不妨大胆运用,但要看是怎么样运用了。另一方面,批评也应该谨慎使用,因为,不当的批评会带来不良的副作用,损害幼儿身心健康。

批评是一门艺术,在教育中发挥极其有效的作用,正是本文要旨所在。

关于冷漠的家庭育儿师和冷漠的家庭育儿师免费阅读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关键词: